2.发散风热药(12种)
73.薄荷
- 别名: 野薄荷、夜息香、鱼香草
- 性味归经: 味辛,性凉。入肺、肝经。
- 用法用量: 煎服3~6g,宜后下(花、叶类以及一些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份多的药材:如薄荷、香薷等,久煮会致香气挥发,药性损失,故宜在其它药物快要煎好时才下,即后下)。
- 适用体质: 湿热,血瘀,气郁,特禀体质
-
禁忌: 阴虚血燥忌用,薄荷芳香辛散,发汗耗气,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。不可与甲鱼肉同食
-
主治: 疏散风热,清利头目,利咽透疹,疏肝行气。外感风热,头痛,咽喉肿痛,食滞气胀,口疮,牙痛,疮疥,瘾疹,温病初起,风疹瘙痒,肝郁气滞,胸闷胁痛。
- 治病配方:
- 治失音: 薄荷适量,胖大海 5 个,石菖蒲 5 克,放入保温杯中,用沸水冲泡,闷 10 分钟, 不拘时服
-
治风热型咳嗽: 薄荷 2-5 克,甘草1-3 克,用沸水冲泡即可,常饮此茶,对咽喉痒痛者有防治作用.
-
养生药膳:
- 凉拌薄荷: 鲜薄荷叶 200 克,氽(tun)水,用凉开水冲凉,与切开的 2 个彩椒装盘待用,将酱油,醋浇在薄荷上,拌匀即可,能开胃解乏
- 薄荷芋头粥: 芋头90克,大米 50 克,薄荷叶,白糖适量,芋头,大米一同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煮粥,粥将熟时,加入适量薄荷叶再煮片刻,加入白糖调味即可,能补脾益胃
74.牛蒡子
- 别名: 恶实、鼠粘子、黍粘子、大力子、黑风子、毛锥子
- 性味归经: 辛、苦,寒。归肺、胃经。
- 用法用量: 煎服,6-12g。亦可炒服,苦寒,滑性略减
- 适用体质: 阴虚,湿热,特禀体质
-
禁忌: 牛蒡子性寒,滑肠通便,气虚便溏者慎用。忌用量过大,过量可致惊厥,呼吸加快,继而抑制呼吸
-
主治: 疏散风热,宣肺利咽,解毒透疹,消肿疗疮。风热感冒,温病初起,麻疹不透,痈肿疮毒。
- 治病配方:
- 治痰厥头痛: 旋覆花,牛蒡(bang)子,各 30 克,(微炒),研成细末,不拘时服,每次3 克,白汤送服
-
治风疹不透: 牛蒡子研细 15 克,柽(chēng)柳适量,水煎,去渣,温服
-
养生药膳:
- 薄荷牛蒡子粥: 大米50 克,薄荷 6 克,牛蒡子 10 克,将牛蒡子煮 15 分钟,留取汁水备用,大米煮成粥,放入薄荷煮10 分钟,粥即成时加牛蒡子汁水,再煮 5 分钟即可
- 牛蒡子去脂茶: 牛蒡子,决明子各 12 克,桂花 5 克,锅中倒入 350 毫升,放入牛蒡子,决明子 煮 3 分钟至沸,将煮好的药茶汁冲入装有桂花的杯中,即可饮用,能减肥消脂
75.蝉蜕
- 别名: 蝉退、蝉衣、蝉壳、蚱蟟皮
- 性味归经: 味甘、咸,性凉。归肺、肝经。
- 用法用量: 煎服3-6g,或单味研末冲服。
- 适用体质: 阴虚,特禀体质
-
禁忌: 孕妇慎用。
-
主治: 疏散风热,利咽开音,透疹,明目退翳,息风止痉。用于风热感冒,温病初起,咽痛音哑,麻疹不透,风疹瘙痒,目赤翳障,急慢惊风,破伤风证,小儿夜啼不安。
- 治病配方:
- 治风温初起,冬温袭肺,咳嗽: 薄荷,前胡,牛蒡子各 7.5 克,蝉蜕 3 克,(去足,翅),淡豆豉 20 克,瓜萎壳 10 克,水煎服
-
治咳嗽,肺气壅滞不利: 蝉蜕,人参,五味子各 50 克,陈皮,炙甘草各 25 克,将以上中药研成细末,每服25 克,生姜汤下,不拘时服
-
养生药膳:
- 蝉蜕牛蒡子茶: 蝉蜕,甘草各5 克,牛蒡子 15 克,桔梗 7.5 克,煎汤服,能治外感风热引起的感冒,咳嗽失音
- 鸡内金蝉蜕安神茶: 鸡内金 30 克,蝉蜕10克,研为细末,大米 100 克,煮成粥,旺火烧开,小火熬成稀粥,调入药粉 3 克,煮 5 分钟,加入白糖调味,能清热去火,养心安神
76.柴胡
- 别名: 地熏、山菜、菇草、柴草
- 性味归经: 味辛、苦,性微寒。归肝、胆、肺经。
- 用法用量: 煎服 3-9g,生用解表退热,醋炙疏肝解郁,升阳用量宜轻.
- 适用体质: 阴虚,气郁体质.
-
禁忌: 柴胡其性升散,肝风内动,肝阳上亢,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。
-
主治: 和解表里,疏肝解郁,升阳举陷,退热截疟。用于感冒发热,寒热往来,胸胁胀痛,月经不调,子宫脱垂,脱肛。
-
治病配方:
- 治伤寒少阳证: 柴胡 24 克,黄芩,人参,炙甘草,半夏,生姜各 9 克,大枣 4 枚,水煎去渣,温服,每日 三服
-
养生药膳:
- 柴胡煮猪肝: 柴胡 15 克, 猪肝200 克,菠菜 1颗,盐,淀粉各适量,菠菜洗净,切段,猪肝洗净切片,加淀粉拌匀,水煎柴胡去渣,取汁,将猪肝放入柴胡汤中,转大火,并下菠菜煮熟,加盐调味即可,能清热养肝
- 灵芝柴胡饮: 柴胡,丹参各5 克,五味子,灵芝各 10 克,大枣5 枚,水煎代茶饮,能治慢性肝炎
77.桑叶
- 别名: 家桑、荆桑、桑椹树、黄桑
- 性味归经: 味苦、甘,性寒。归肺、肝经。
- 用法用量: 煎服,5-10g;或入丸散。外用煎水洗眼。
- 适用体质: 阴虚,特禀,湿热体质
-
禁忌: 阳虚体寒者慎用,肝燥者忌用
-
主治: 疏散风热,清肺润燥,平肝明目,凉血止血。风热感冒,温病初起,肺热咳嗽,肝阳上亢眩晕,目赤昏花,血热妄行之咳血、吐血。
- 治病配方:
- 治风热感冒,温病初起: 杏仁,桔梗,苇根各10 克,连翘 7.5 克,桑叶 12.5克,菊花 5 克,甘草,薄荷 各 4 克,水煎去渣,分两次服用
-
治肺热咳嗽,口渴,咽干鼻燥:桑叶,豆豉,栀皮,梨皮,象贝各3 克,杏仁 4.5 克,沙参 6 克,水煎,去渣,温服
-
养生药膳:
- 桑叶菊花茶: 桑叶,菊花各 10 克,用清水煎煮,分几次服用,或开水冲泡茶服用,亦可加适量蜂蜜或白糖调味,适用于风热头痛,目赤
- 百合桑叶饮: 桑叶12 克,百合30 克,麦冬9 克,杏仁 10 克,加水煎煮服用,能养阴解表.
78.菊花
- 别名: 寿客、金英、黄华、秋菊、隐逸花
- 性味归经: 味苦、甘,性微寒。归肺、肝经。
- 用法用量: 煎服 5-9g。亦可泡茶
- 适用体质: 阴虚,湿热,气郁体质.
-
禁忌: 气虚胃寒,食少泄泻者慎用。
-
主治: 散风清热,平肝明目,清热解毒。风热感冒,头痛眩晕,目赤肿痛,眼目昏花,疮痈肿毒。
- 治病配方:
- 治麦粒肿: 菊花9 克,加水煎服,头煎内服,二煎放凉后洗患处,每日 2 次.
-
治面肌痉挛: 菊花钩藤各10 克,水煎服,每日 1 次.
-
养生药膳:
- 菊花蒲公英汤: 菊花,蒲公英各 30 克,水煎服,每日 1 次,能治急性结膜炎.
- 菊花粥: 菊花5 克去蒂,过一遍温水,备用,大米 50 克煮粥,粥熟后调入菊花,用小火再煮5-10 分钟,能散风清热,清肝明目,解毒消炎
79.蔓荆子
- 别名: 蔓荆实、荆子、万荆子、蔓青子 、蔓荆、白背风
-
性味归经: 味辛、苦,性微寒。归肺、膀胱、肝经。
-
用法用量: 5-10g
- 适用体质: 阴虚,湿热体质
-
禁忌: 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。
-
主治: 疏散风热,清利头目,除湿处关节。外感头痛,偏正头风,昏晕目暗,赤眼多泪,目睛内痛,齿龈肿痛,湿痹拘挛。
- 治病配方:
- 治肩痛不可回顾,头痛身重,风湿痹痛: 蔓荆子 2 克,川穹 1.5 克,藁本,炙甘草,防风各 3 克,羌活,独活各 6 克,水煎,去渣,饭后温服,若湿邪较重,肢体酸楚者,可加苍术,细辛以助祛湿通络,郁久化热者,益加黄芩,黄柏,知母等以清里热.
-
养生药膳:
- 延年益寿粉: 黄精 500 克,蔓荆子 100 克,将黄精和蔓荆子淘洗干净,放在一起,九蒸九晒,捣为末,空腹每次服下 6 克,每日2 次,可延年益寿
- 决明蔓荆酒: 决明子 100 克,蔓荆子 200 克,白酒 100 毫升,将决明子和蔓荆子放入白酒中烧开,曝干为末,每服 6 克,一天 两次,可补肝明目
80.升麻
- 别名: 龙眼根、窟窿牙根
- 性味归经: 辛、甘,微寒。归肺、脾、大肠、胃经。
- 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用于升阳,3-6g,宜蜜炙、酒炒;用于清热解毒,可用至15g,宜生用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或煎汤含漱或淋洗。
- 适用体质: 阳虚,特禀体质
-
禁忌: 脾胃虚寒者慎用,麻疹已透,阴虚火旺及阴虚阳亢者忌用
-
主治: 发表透疹,清热解毒,升阳举陷。时气疫疠,头痛寒热,喉痛,口疮,斑疹不透;中气下陷,久泻久痢,脱肛,妇女崩、带,子宫下坠;痈肿疮毒。
- 治病配方:
- 治干渴不止,胸膈尚闷,脚疼: 升麻,茯苓,麦门冬,桑白皮各 60 克,青竹茹,木香各 30 克,黄芩 45 克,石膏 90 克,将以上八位中药研成细末,每服9 克,加生姜和大枣共煎,温服,每日 2 次
-
养生药膳:
- 黄芪升麻炖兔肉: 升麻,枳实各 15 克,黄芪 30 克,兔肉 250 克,葱,生姜,料酒,盐适量,兔肉切块,将药材装入纱布袋中,放入锅中,加清水煮熟,去除药渣,加葱,生姜,料酒,盐焖酥兔肉即可,克=可健胃益气
- 党参升麻大枣饮: 升麻,柴胡各 5 克,党参 20 克,黄芪30 克,生姜 10 克,大枣5 枚,用清水煎煮两次,将两次药汁合并,每日早,中晚各 1 次,能治胃下垂
81.葛根
- 别名: 葛条,甘葛,葛藤
- 性味归经: 味甘、辛,性凉。归肺、胃经。
- 用法用量: 煎服,9-15g。
- 适用体质: 阴虚体质.
-
禁忌: 脾虚泄泻者慎用。
-
主治: 解肌退热,透疹,生津止渴,升阳止泻。用于表证发热,项背强痛,麻疹不透,热病口渴,阴虚消渴,热泻热痢,脾虚泄泻。
- 治病配方:
- 治外感风热,里热证: 葛根,柴胡,黄芩,赤芍,贝母 各 6 克,甘草,丹皮各 3 克,知母 5 克,生地黄 9 克,水煎服,心烦加淡叶竹 3 克,
-
治协热下利,身热,胸脘烦热,气喘汗出: 葛根 15 克,炙甘草 6 克,黄芩,黄连 各 9 克,水煎,去渣,放温再服
-
养生药膳:
- 葛根薏苡仁粥: 先将葛根 30 克,桂枝 15 克,加水煎煮取汁,再将薏苡仁 30 克,大米 60 克,放入上述药汁中,烧开后用小火慢煮,至米烂粥熟加盐调味即可,此粥能温经散寒.
- 葛根葡萄糊: 葛根粉 10 克,葡萄干 10 粒,放入碗中,开水冲泡,搅拌成糊状,加适量蜂蜜或白糖,拌匀即可,常食能清热宣肺.
82.淡豆豉(chi)
- 别名: 香豉、淡豉
- 性味归经: 味苦,性寒。归肺、胃经。
- 用法用量: 内服:煎汤,5~15g;或入丸剂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炒焦研末调敷。
- 适用体质: 阴虚,气郁体质
-
禁忌: 胃寒易泛者慎用
-
主治: 解表,除烦,宣郁,解毒。用于伤寒热病,寒热,头痛,烦躁,胸闷。
- 治病配方:
- 治发汗吐下后,余热郁于胸膈,身热,虚烦不得眠,胸脘痞闷: 栀子 9 克,淡豆豉 4 克,水煎栀子,取汁,把淡豆豉放入药汁煎煮,去渣,分二服,温进一服,得吐,止后服
-
养生药膳:
- 石膏豆豉产热粥: 淡豆豉 ,麻黄各2 克,桑叶 5 克,石膏,大米各50克,生姜 15克,冰糖适量,将药材加清水煎煮,取汁去渣,大米加水烧开后,加药汁煮成粥,加冰糖调味即可,能治风寒发热。
- 淡豆豉煮羊肉: 羊肉500 克,淡豆豉,大蒜各 90 克,酥油适量,羊肉洗净,氽水,洗净,放入锅中,加水,淡豆豉,大蒜,酥油一起熬汤,趁热食用,能治女子不孕,带下赤白。
83.木贼
- 别名: 千峰草、锉草、 笔头草、笔筒草、节骨草
- 性味归经: 甘、苦,平。归肺、肝、胆经。
- 用法用量: 煎服 3-9g
- 适用体质: 湿热,痰湿体质
-
禁忌: 气血虚者慎服。
-
主治: 疏风散热,解肌,退翳。目生云翳,迎风流泪,肠风下血,血痢,脱肝,疟疾,喉痛,痈肿。
- 治病配方:
- 治肠风下血: 木贼30 克,木馒头,枳壳,槐角,茯苓,荆芥各15 克,研成细末,每服 6 克,浓煎,枣汤送服
-
治胎动不安: 木贼,川穹各等分,金银花 3 克,将木贼和川穹研成细末,每服 9 克,水煎取汁,入金银花煎服
-
养生药膳:
- 木贼饮: 木贼(去节)30 克,生姜,葱白各15 克,水煎热饮,用于感受风寒湿邪而需要发汗的患者
84.浮萍
- 别名: 青萍、田萍、浮萍草、水浮萍
- 性味归经: 味辛,性寒。归肺经。
- 用法用量: 3~9g。外用适量,煎汤浸洗。
- 适用体质: 阴虚,痰湿,特禀体质
-
禁忌: 表虚自汗者不宜使用
-
主治: 宣散风热,透疹,利尿。用于麻疹不透,风疹瘙痒,水肿尿少。
- 治病配方:
- 治消渴,虚热: 浮萍,天花粉各等分,研成细末,以人乳和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 20 丸,空腹温水送服,每日 3 次
-
治热毒: 浮萍适量,浮萍捣汁,敷在伤口上
-
养生药膳:
- 浮萍黑豆汤: 鲜浮萍100克洗净,黑豆 50 克,冷水浸泡1-2 小时,与浮萍一同放入锅中,加水煎沸后去渣去汤,分 2 次温热饮用,每日1 剂,连用5-7天,能祛风行水,清热解毒,适用小儿急性肾炎
模板
- 别名:
- 性味归经:
- 用法用量:
- 适用体质:
-
禁忌:
-
主治:
- 治病配方:
-
养生药膳: -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