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热泻火药
85.知母
- 别名: 蚳母,连母,野蓼,地参
- 性味归经: 苦,寒,归肺、胃、肾经。
- 用法用量: 煎服,6-12g。
- 适用体质: 阴虚气虚体质
-
禁忌: 本品性寒质润,有滑肠作用,故脾胃虚寒、大便溏泄者忌服。
-
主治: 清热泻火,滋阴润燥。热病烦渴,肺热燥咳,骨蒸潮热,内热消渴,肠燥便秘。
- 治病配方:
- 治高热烦渴: 知母 18 克,石膏 50 克,炙甘草 6 克,大米9 克,水煎,去渣,温服,每日 3 次
-
治肺燥,咳嗽气逆: 知母,石膏,桔梗,甘草,地骨皮各 9 克,水煎服
-
养生药膳:
- 地黄知母煮甲鱼: 知母,百部,地骨皮各 9 克,生地黄 24 克,甲鱼 1 只,盐适量,将甲鱼先用开水氽 1-2 分钟,洗净斩小块,将百部,知母,地骨皮,生地黄洗净,全部材料翻入砂锅中,加适量水,大火烧开,再转用小火煮 2 小时,加盐调味即可,能滋阴凉血
86.石膏
- 别名: 细石、细理石、软石膏、寒水石、白虎。
- 性味归经: 味甘、辛,性大寒,归肺、胃经。
- 用法用量: 15~60g,先煎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适量,多煅过用,研末撒;或调敷。
- 适用体质: 湿热体质
-
禁忌: 凡阳虚寒证,脾胃虚弱及血虚、阴虚发热者慎用。
-
主治: 生用:清热泻火,除烦止渴;煅用:敛疮生肌,收湿,止血。用于外感热病,高热烦渴,肺热喘咳,胃火亢盛,头痛,牙痛。
- 治病配方:
- 治发热,外透斑疹,口渴: 石膏 30 克,知母 12 克,甘草 ,玄参各 10 克,犀角 60 克,水煎去渣,一天 3 次
-
养生药膳:
- 豆腐石膏汤: 豆腐 200 克,石膏 50 克,加水共煮 1 小时,用少许盐调味,饮汤,能清肺热,降胃火
- 麻黄石膏粥: 麻黄 5 克,石膏 30 克,大米 100克,石膏加水先煮 20-30 分钟,加入麻黄再煮,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,将熟时加白糖,再煮沸 1-2 分钟,每日 1 剂,连续 5-7 天,可消热宣肺,化痰平喘
87.寒水石
- 别名: 凝水石、白水石(《本经》),凌水石(《别录》),盐精(《丹房鉴源》),水石、冰石(《石药尔雅》),鹊石(《本事方》),盐精石、泥精、盐枕、盐根(《纲目》)。
- 性味归经: 辛咸,寒。入心、胃、肾经。
- 用法用量: 内服:煎汤,10-15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掺或调敷。
- 适用体质: s湿热体质
-
禁忌: 阴虚火旺及孕妇忌服。畏细辛、飞廉、朴硝、铁、醋。
-
主治: 清热降火,利窍,消肿。治时行热病,积热烦渴,吐泻,水肿,尿闭,齿衄,丹毒,烫伤。
- 治病配方:
- 治癫痫风瘫: 大黄,干姜,龙骨各 56 克,桂枝 42 克甘草,牡蛎各 28 克,寒水石,滑石,赤石脂,白石脂,紫石英,石膏 各 84 克,将以上 12 味中药研成细末,每服 6-9 克,水煎,去渣温服
-
养生药膳:
- 香莲肉饮: 藿香,寒水石,赤石脂,龙肝各 10 克,丁香 2 克,莲子 10 克,白糖 30 克,药物装入纱布袋,加水 500 毫升,共煮两次,每次 25 分钟,合并煎液,过滤去渣,加入白糖即成,每日 1 次,能清热利湿,止泻,用于治疗面赤颧红,身热无汗,腹胀拒按,大便呈黄水样并伴呕吐的小儿腹泻 -
88.芦根
- 别名: 芦茅根、苇根、芦头、芦柴根
- 性味归经: 甘,寒。归肺、胃经。
- 用法用量:煎服,干品15-30g,鲜品加倍,或捣汁用。
- 适用体质: 阴虚,气郁体质
-
禁忌: 脾胃虚寒者忌服。
-
主治: 清热泻火,生津止渴,除烦,止呕,利尿。用于热病烦渴,肺热燥咳,内热消渴,疮疡肿毒。
- 治病配方:
- 治大叶性肺炎: 芦根 30 克,麻黄 3 克,甘草 6 克,杏仁 9 克,石膏 15 克,水煎服,每日 1 次
-
养生药膳:
- 芦根薄荷饮: 芦根 30 克,薄荷 5 克,芦根,薄荷叶用清水洗净,芦根切成段,芦根先放入锅中,再放入适量清水,改好锅盖,煎沸 10 分钟后,,再将薄荷投入,片刻即成,克=可利尿消肿,解表发汗
- 芦根粥: 芦根 30 克,大米 50 克,芦根洗净,加水煮取汁备用,大米熬粥至八成,倒入药汁至熟即可,常食能清热,除烦
89.决明子
- 别名: 马蹄决明、钝叶决明、假绿豆、草决明
- 性味归经: 味甘、苦,性寒,微咸。归肝、大肠经。
- 用法用量: 煎服,9-15g;用于润肠通便,不宜久煎。
- 适用体质: 阴虚体质
-
禁忌: 气虚便溏者不宜用。
-
主治: 清肝明目,润肠通便。用于目赤涩痛,羞明多泪,头痛眩晕,目暗不明,大便秘结。
- 治病配方:
- 治习惯性便秘: 决明子,郁李仁各 18 克,开水冲泡代茶饮
-
治风热偏头痛: 决明子,野菊花各 9 克,川穹,蔓荆子,全蝎各 6 克,水煎去渣温服
-
养生药膳:
- 决明子山楂饮: 决明子,山楂 各10 克,槐花 5 克,荷叶 3 克,用沸水冲泡 15 分钟,即可,代茶饮,能清肝泻火
- 决明子紫菜汤: 决明子 25 克,紫菜 30 克,加适量清水,煎煮 20 分钟,取汁服用,治气管炎
90.夏枯草
- 别名: 九重楼、铁色草、大头花等
- 性味归经: 辛、苦,寒。归肝、胆经。
- 用法用量:9-15g。
- 适用体质: 阴虚体质
-
禁忌: 脾胃寒弱着慎用。
-
主治: 清肝泻火,明目,散结消肿。用于目赤肿痛,目珠夜痛,头痛眩晕,瘰疬,瘿瘤,乳痈,乳癖,乳房胀痛。
- 治病配方:
- 治肝虚目疼,冷泪不止,筋脉痛,及眼羞明怕日: 夏枯草 25 克,香附子 50 克,研成细末,每服 5 克,茶水调下,不拘时服
-
治口眼歪斜: 胆南星 2.5 克,夏枯草,防风,钓钩藤各 5 克,水煎去渣,临睡前服
-
养生药膳:
- 夏枯草瘦肉汤: 夏枯草 20 克,猪瘦肉 50 克,将夏枯草,猪瘦肉小火熬汤,食肉喝汤,能散热散结
- 夏枯草丝瓜络饮: 夏枯草 30 克,丝瓜络 10 克,冰糖适量,水煎取汁,再将冰糖熬化,加入药汁 煮 10-15 分钟,代茶饮,时时饮之,能清热降脂.
91.青葙子
- 别名: 青葙、野鸡冠花、狼尾花、鸡冠苋、大尾鸡冠花、牛尾花子
- 性味归经: 苦,微寒。归肝经。
- 用法用量: 煎服,9-15g。
- 适用体质:
-
禁忌: 本品有扩散瞳孔作用,青光眼患者禁用。
-
主治: 清肝,明目,退翳。用于肝热目赤,眼生翳膜,视物昏花,肝火眩晕。
- 治病配方:
- 治肝心毒热,各种眼病: 青葙子,蓝实,枳实,炒大黄,菊花,炙甘草各 60 克,草决明,黄连,茺蔚子,细辛,麻黄,车前子各 45 克,鲤鱼胆,鸡胆各 1 枚,羚羊角 90 克,以上中药研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 20 丸,饭后茶水送服,每日 3 次
-
养生药膳:
- 青葙子炖鸡肝: 青葙子 15 克,鸡肝 100 克,水煎 青葙子,去渣取汁,用药汁炖鸡肝,加盐调味即可,能治目赤肿痛,目生翳障 -
92.鸭跖(zhi)草
- 别名: 兰花草、竹叶草
- 性味归经: 甘、淡,寒。归肺、胃、小肠经。
- 用法用量:煎服,15-30g,外用适量。
- 适用体质: 阴虚,湿热体质
-
禁忌: 脾胃虚寒者慎服。用量益少
-
主治: 清热泻火,解毒,利水消肿。用于感冒发热,热病烦渴,咽喉肿痛,水肿尿少,热淋涩痛,痈肿疔毒。
- 治病配方:
- 鸭跖草薄荷汁: 鸭跖草 120 克,鲜薄荷 60 克,捣烂,绞取汁液,每次服 1 杯,能治咽喉肿痛,梗塞不利
-
鸭跖草蚕豆花茶: 鸭跖草 30 克,蚕豆花 9 克,水煎,当茶饮,能治高血压
-
养生药膳: - -
93.栀子
- 别名: 黄栀子、黄果树、山栀子、红枝子等
- 性味归经: 苦,寒。归心、肺、三焦经。
- 用法用量:煎服,6-10g。外用生品适量,研末调敷。
- 适用体质: 湿热气郁体质
-
禁忌: 栀子苦寒伤胃,脾虚便溏者不宜用。
-
主治: 泻火除烦,清热利湿,凉血解毒;外用消肿止痛。用于热病心烦,湿热黄疸,淋证涩痛,血热吐衄,目赤肿痛,火毒疮疡,外治扭挫伤痛。
- 治病配方:
- 治热病心烦,烦躁不安: 栀子 9 克,香豉 4 克,先煎栀子,再入香豉,去渣,分两次服用
-
治身热,发黄,心烦懊恼,口渴,苔黄: 栀子 10 克,炙甘草 3 克,黄柏 6 克,水煎 去渣 ,温服,可清热利湿
-
养生药膳:
- 栀子煮猪肉: 栀子 150 克,猪瘦肉 100 克,榨菜丝 30 克,葱花,姜丝各适量,栀子去杂洗净,猪肉切丝,锅中加水,烧开投入栀子,猪瘦肉,榨菜丝,煮至猪肉漂起,撇去浮沫,加葱花,姜丝及其他作料即可,能养胃补中,清热利肠.
94.竹叶
- 别名:
- 性味归经: 味甘、淡,性寒。归心、肺、胃经。
- 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6-12g。
- 适用体质: 湿热,气郁体质
-
禁忌: 阴虚火旺、潮热骨蒸者忌用。
-
主治: 清热除烦,生津,利尿。用于热病烦渴,小儿惊痫,咳逆吐衄,小便短赤,口糜舌疮。
- 治病配方:
- 眼视无明,齿焦发落,形衰体通,通身虚热: 竹叶 30 克,茯苓 9 克,甘草,麦门冬,大黄,黄芩 各 6 克,生地黄 15 克,生姜 18 克,芍药 12 克,水煎,去渣,分两次服用
-
养生药膳:
- 板蓝根竹叶粥: 竹叶,莲子心各 10 克,板蓝根 20 克,糯米 50 克,白糖适量,将糯米放入砂锅,放入清水煮粥,把洗净捣烂的板蓝根,竹叶,莲子心翻入粥中煮熟,喝粥是加白糖调和苦味,此粥有清热消炎的功效
- 竹叶杏仁饮: 杏仁,连翘各 10 克,竹叶 12 克,薄荷 3 克,水煎服,每日 1 剂,能治风热感冒
95.淡竹叶
- 别名: 竹叶、金鸡米、竹叶卷心
- 性味归经: 味甘、淡,性寒。归心、肺、胃、膀胱经。
- 用法用量:煎服,6-9g。
- 适用体质: 阴虚,气郁,湿热体质
-
禁忌: 体虚有寒或孕妇者忌服。
-
主治: 清热泻火,除烦,利尿。用于热病烦渴,口疮尿赤,热淋涩痛。
- 治病配方:
- 治气阴两虚,心烦喘闷: 淡竹叶,麦门冬,小麦,茯苓 各 30 克,炙甘草,人参各 15 克,研为细末,每服 6 克,加生姜 15 克,去渣,温服,中午,临睡空腹各一服
-
养生药膳:
- 淡竹叶西瓜蜜汁: 淡竹叶,白茅根各 30 克洗净,与适量甘草,连西瓜皮一起放入 1000 毫升的水中煎煮,去渣取汁,晾凉后加入少许蜂蜜即可,适合夏天清暑热,止烦渴,对口干,口苦,胃有火等有消火功效
- 竹叶茶: 淡竹叶,生地黄各 6 克,绿茶 3 克,一同用热水冲泡闷 15 分钟,即可饮用,加白糖调味,每日 1 剂,连饮 5 天,有清热利尿,生津之效,适用于前列腺肥大者
96.谷精草
- 别名: 挖耳朵草、珍珠草
- 性味归经: 味辛、甘,性平。归肝、肺经。
- 用法用量: 煎服, 5~10g。
- 适用体质: 阴虚,湿热体质
-
禁忌: 阴虚血亏之眼疾者不宜用。
-
主治: 疏散风热,明日退翳。用于风热目赤,肿痛羞明,眼生翳膜,风热头痛。
- 治病配方:
- 治风热目赤,目生翳膜: 谷精草,龙胆草,赤芍各 12 克,水煎,去渣,温服.
-
治温热上攻而头痛咽痛: 谷精草 15 克,薄荷 6 克,牛蒡子 12 克,水煎,去渣,温服,每天两次
-
养生药膳:
- 谷精草猪肝汤: 新鲜谷精草 60 克,猪肝 90 克, 干枣 15 克,姜片,盐适量,鲜猪肝 用开水 氽去血腥,全部用料放入锅中,加水煮沸,小火煮1 小时,调味即可,能清热解毒,利水退黄,适用于湿热型急性肝炎,急性胆囊炎及小儿疳积;
- 谷精荠菜豆腐汤: 荠菜 120 克,豆腐 200 克,猪腿肉 240 克,谷精草 20 克,放入砂锅,中火煲 1.5 小时,加盐调味,能清热利尿,补虚强身.
97.密蒙花
- 别名: 染饭花、九里香、小锦花、蒙花、黄饭花、疙瘩皮树花、鸡骨头花
- 性味归经: 甘,微寒。归肝经。
- 用法用量: 煎服5-10g。
- 适用体质: 阴虚,湿热体质
-
禁忌: 目疾属阳虚内寒者慎服。
-
主治: 清热泻火,养肝明目,退翳。用于目赤肿痛,多泪羞明,目生翳膜,肝虚目暗,视物昏花。
- 治病配方:
- 治眼羞明,肝胆虚损,瞳仁不清: 密蒙花,羌活,菊花,蔓荆子,青葙子,木贼,石决明,蒺藜,枸杞子各等分,研成细末,每服 9 克,饭后茶水送服
-
养生药膳: -密蒙花茶: 密蒙花 3 克,绿茶 5 克,开水冲泡闷一会,加入冰糖或蜂蜜,能清肝明目,美容养颜 -
98.天花粉
- 别名: 天花粉,栝楼根,花粉,楼根
- 性味归经:甘、微苦,微寒。 归肺、胃经。
- 用法用量:煎服,10-15g。
- 适用体质: 阴虚,湿热体质
-
禁忌: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。
-
主治: 清热泻火,生津止渴,消肿排脓。热病烦渴,肺热燥咳,内热消渴,疮疡肿毒。
- 治病配方:
- 治虚热咳嗽: 天花粉 50 克,人参 15 克,将天花粉和人参粉研成细末,每服 5 克,米汤送服
-
养生药膳:
- 天花粉二冬粥: 天花粉,天门冬,麦冬各 20 克,地骨皮,知母各 15 克,甘草 8克,大米50 克,水煎去渣,取汁,把大米放进药汁中煮粥,每日 1 剂,治阴虚热盛型糖尿病
- 天花粉粥: 天花粉 20 克,大米 100 克,天花粉浸泡 15 分钟,小火煎煮 20 分钟,去渣取汁,再加入大米粥中煮沸,能清肺止咳,生津止渴,适用于糖尿病及肺热咳嗽
模板
- 别名:
- 性味归经:
- 用法用量:
- 适用体质:
-
禁忌:
-
主治:
- 治病配方:
-
养生药膳: -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