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3.清热解毒药

106.金银花

  • 别名: 忍冬花(《新修本草》),鹭鸳花(《曲淆旧闻》),银花(《温病条辨》),双花(《中药材手册》),二花(《陕西中药志》),金藤花(《河北药材》),双苞花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,金花(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),二宝花(《江苏验方草药选编》)
  • 性味归经: 性甘、寒。归肺、胃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 内服:煎汤,10~20g;或入丸、散;
  • 适用体质: 湿热,痰湿体质
  • 禁忌: 脾胃虚寒及疮疡属阴者慎服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消炎退肿。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发热,中暑,热毒血痢,痈肿疔疮,喉痹,多种感染性疾病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治大肠生痈,手不可按,右足屈而不伸: 金银花 9 克,当归,黄芩 各 6 克,地榆,麦冬,元参各30 克,生甘草10 克,薏苡仁 15 克,水煎服
  • 养生药膳:

  • 金银花绿豆粥: 金银花,杏仁,绿豆糯米,蜂蜜各适量,一起煮粥,能止痒,燥湿,泻火,解毒,特别对婴幼儿湿疹有较好的治疗
  • 金银花玄参茶: 金银花 30 克, 玄参15 克,知母,黄芩,桔梗,甘草 10 克,蜂蜜适量,水煎,去渣,代茶饮,时时饮之

107.连翘

  • 别名: 黄花杆,黄寿丹
  • 性味归经: 苦,凉。无毒,入心、肝、胆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 内服:煎汤,3-5钱;或入丸,散。外用:煎水洗。
  • 适用体质: 湿热,痰湿体质
  • 禁忌: 脾胃虚弱,气虚发热,痈疽已溃、脓稀色淡者忌服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,解毒,散结,消肿。治温热,丹毒,斑疹,痈疡肿毒,瘰疬,小便淋闭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治温病初起,发热,微恶风寒,头痛口渴: 连翘,金银花各 30 克,苦桔梗,薄荷,牛蒡子各18克,竹叶,芥穗各 12 克,淡豆豉,甘草各 15 克,将以上九味中药研成细末,每服 18 克,鲜苇根汤煎服
  • 治小儿一切热: 连翘,防风,炙甘草,山栀子各等分,研成细末,每服 10 克,水煎去渣温服

  • 养生药膳:

  • 连翘牛蒡子茶: 连翘,牛蒡子各 9 克,荆芥 5 克,,装入纱布袋内水煎,取汁,加入白糖调味,当茶饮,每日 1 剂,有清热解毒的作用,可治风疹
  • 蒲公英连翘茶: 连翘,野菊花 各 15 克,蒲公英30 克,王不留行 9 克,水煎服,每日 1 剂,治乳腺炎

108.穿心莲

  • 别名: 一见喜、万病仙草、槛核莲、苦胆草、日行千里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苦,性寒。归心,肺,大肠,膀胱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6~9g。外用适量。
  • 适用体质: 湿热,痰湿,血瘀体质
  • 禁忌: 阳虚证及脾胃弱者慎服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凉血消肿。用于感冒发热,咽喉肿痛,口舌生疮,顿咳劳嗽,泄泻痢疾,热淋涩痛,痈肿疮疡,蛇虫咬伤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治感冒发热头痛及热泻: 穿心莲适量,穿心莲研成细末,每次 9 克,日服 3 次,拜堂送服
  • 治阴囊湿疹: 穿心莲 30 克,甘油适量,穿心莲研成细末,与甘油调和,涂抹于患处

  • 养生药膳:

  • 穿心莲木香甘草茶: 穿心莲 15 克,木香,甘草各 10 克,用清水煎煮后当茶服用,能治细菌性痢疾
  • 穿心莲车前子饮: 穿心莲,车前子各 10 克,水煎,去渣,温服,能治尿频赤涩疼痛

109.大青叶

  • 别名: 蓝叶、蓝菜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苦,性寒。归肝,心,胃,脾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 煎服 干品 9-15 克,鲜品: 30-60克,外用适量
  • 适用体质: 湿热,痰湿,血瘀体质
  • 禁忌: 脾胃虚寒者忌服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凉血消斑,用于热病高热烦渴;神昏;斑疹;吐血;衄血;黄疸;泻痢;丹毒;喉痹;口疮;痄腮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治咽喉唇肿,口舌糜烂,口干面热: 大青叶,升麻,大黄各 100 克,生地黄 150 克,研成细末,每服 10 克,水煎去渣,温服
  • 养生药膳:

  • 山楂大青叶茶: 大青叶,山楂各 30 克,当归 15 克,分别洗净,一同放入锅中水煎,去渣取汁即成,上下午各饮适量,适用于高血脂症,高血压病等.
  • 大青叶茉莉茶: 大青叶 5 克,茉莉花茶 3 克,开水冲泡 5-10 分钟即可,冲饮至味淡,能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,适用于热病烦渴,流感,肺炎,急性肠炎等病症

110.板蓝根

  • 别名: 菘蓝、山蓝、大蓝根、马蓝根
  • 性味归经: 苦,寒。归心、胃经
  • 用法用量: 煎服,9-15g。
  • 适用体质: 湿热,痰湿,血瘀体质
  • 禁忌: 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
  • 主治: 。清热解毒,凉血,利咽。温疫时毒,发热咽痛,温毒发斑,痄腮,烂喉丹痧,大头瘟疫,丹毒,痈肿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治肝炎: 板蓝根 50 克,水煎服
  • 养生药膳:

  • 板蓝根煮猪蹄: 板蓝根 8 克,猪蹄 一只,大枣数枚,砂锅中小火煮3 个小时,加调料味即可,能增强免疫力
  • 板蓝根茶: 板蓝根 20 克, 绿茶5 克,冰糖适量,板蓝根捣碎,倒入砂锅,加清水和茶叶煎煮,去渣取汁,倒入冰糖拌匀即成,可治流行性感冒

111.青黛

  • 别名: 靛花、青蛤粉、青缸花、蓝露、淀花、靛沫花
  • 性味归经: 咸,寒。归肝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 1-3g,宜入丸散用。外用适量。
  • 适用体质: 湿热,痰湿,阴虚体质
  • 禁忌: 中寒者勿使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凉血消斑,泻火定惊。温毒发斑,血热吐衄,胸痛咳血,口疮,痄腮,喉痹,小儿惊痫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治咳嗽吐痰,面鼻发红: 青黛 20 克,蛤粉 15 克,搅拌均匀,炼蜜为丸,如指头大,临睡前服三丸
  • 治一切热毒,脓窝疮: 青黛,寒水石 各 50 克,(煅),研成细末,用香油搅拌均匀,涂抹于患处

  • 养生药膳:

  • 青黛姜茶: 青黛0.3 克,生姜,绿茶各 3 克,用 150 毫升开水冲泡饮用,冲饮至味淡,能清郁热,调脾胃,用于胃脘痛久,郁结生热.
  • 青黛柏茶: 青黛 0.3 克,黄柏 1 克,细辛 0.1 克,绿茶 3 克,放入 200 毫升开水中冲泡 5- 10 分钟,至味淡,能清热泻火,适用于口腔黏膜溃疡,咽喉肿痛,扁桃体炎.

112.贯众

  • 别名: 绵马鳞毛蕨、 贯节、贯渠
  • 性味归经: 苦、涩,寒。归肝、胃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煎服,5~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涂。
  • 适用体质: 湿热,痰湿,
  • 禁忌: 阴虚内热及脾胃虚寒者不宜,孕妇慎用。

  • 主治: 杀虫;清热;解毒;凉血止血。用于风热感冒;温热癍疹;吐血;咳血;衄血;便血;崩漏;血痢;带下及钩、蛔、绦虫等肠寄生虫病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治疗一切热毒,食物中毒,酒毒,药毒: 贯众,黄连,甘草各9 克,骆驼峰 15 克,研成细末,每服 9 克,冷水送服
  • 养生药膳:

  • 百部贯众粥: 百部,贯众 10 克,大米 50 克,冰糖适量,将百部,贯众水煎,取汁加大米煮为粥,待粥稠时加入冰糖,在一两沸即成,每日 1 剂,连续 3-5 天,有杀蛔虫止痛的功效
  • 贯众石莲子饮: 贯众,石莲子 各 90 克,分别捣碎,混合后分 3 份,取其 1 份用沸水冲泡,当茶饮,每日 1 剂,一日 3 次,能治前列腺炎.

113.野菊花

  • 别名: 山菊花、千层菊、黄菊花
  • 性味归经: 苦、辛,微寒。归肝、心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 9-15g。外用适量,煎汤外洗或制膏外涂。
  • 适用体质: 湿热,痰湿,血瘀,阴虚体质
  • 禁忌: 脾胃虚寒者,孕妇慎用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泻火平肝。疔疮痈肿,目赤肿痛,头痛眩晕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治头癣,湿疹,天泡疮: 野菊花,苦楝根皮,苦参根适量,水煎外洗.
  • 治一切痈疽脓疡: 鸭菊花,蒲公英各80 克,紫花地丁,连翘,石斛各 50 克 ,水煎去渣,分成三份,早中晚各 1 次

  • 养生药膳:

  • 野菊花金砂饮: 野菊花,海金沙各50 克,水煎服,每日 2 剂,能治泌尿系统感染
  • 野菊花炒肉片: 野菊花及嫩茎叶 200 克,洗净,猪肉片400 克

114.土茯苓

  • 别名: 冷饭团、硬饭头、红土苓
  • 性味归经: 甘、淡,平。归肝、胃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15~60g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肝肾阴亏者慎服。

  • 主治: 解毒,除湿,通利关节。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,筋骨疼痛;湿热淋浊,带下,痈肿,瘰疬,疥癣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15.金荞麦

  • 别名: 苦荞麦、野荞麦、万年青
  • 性味归经: 味微辛、涩,性凉。归肺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 15~45g,用水或黄酒隔水密闭炖服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孕妇禁用;服用后应避免日晒,慎防光敏反应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排脓祛瘀。用于肺痈吐脓,肺热喘咳,乳蛾肿痛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16.漏芦

  • 别名: 狼头花,野兰,鬼油麻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苦,性寒。归胃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5-9g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孕妇慎服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消痈,下乳,舒筋通脉。乳痈肿痛,痈疽发背,瘰疬疮毒,乳汁不通,湿痹拘挛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17.鱼腥草

  • 别名: 臭菜、侧耳根、臭根草、臭灵丹
  • 性味归经: 辛,微寒。归肺经
  • 用法用量:15-25g,不宜久煎;鲜品用量加倍,水煎或捣汁服。外用适量,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蕺菜性寒,凡属脾胃虚寒或虚寒性病证者均忌食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消痈排脓,利尿通淋。肺痈吐脓,痰热喘咳,热痢,热淋,痈肿疮毒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18.重楼

  • 别名: 华重楼、七叶莲、铁灯台
  • 性味归经: 苦,微寒;有小毒。归肝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煎服,3-9g。外用适量,研末调敷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体虚,无实火热毒,阴证外疡及孕妇均忌服。热伤营阴吐衄血证忌用之。元气虚者禁用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,凉肝定惊。疔疮痈肿,咽喉肿痛,蛇虫咬伤,跌扑伤痛,惊风抽搐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19.蒲公英

  • 别名: 华花郎、蒲公草、食用蒲公英、尿床草、西洋蒲公英、婆婆丁
  • 性味归经: :苦甘,寒。入肝、胃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0.3~1两(大剂2两);捣汁或入散剂。外用:捣敷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阳虚外寒、脾胃虚弱者忌用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利尿散结。治急性乳腺炎,淋巴腺炎,瘰疬,疔毒疮肿,急性结膜炎,感冒发热,急性扁桃体炎,急性支气管炎,胃炎,肝炎,胆囊炎,尿路感染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20.紫花地丁

  • 别名: 野堇菜、光瓣堇菜
  • 性味归经: 性寒味微苦,
  • 用法用量: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

  • 主治: 有清热解毒的功效。主治黄疸、痢疾、乳腺炎、目赤肿痛、咽炎;外敷治跌打损伤、痈肿、毒蛇咬伤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21.拳参

  • 别名: 紫参、牡蒙、众戎、音腹、疙瘩参、铜罗、虾参、拳头参、涩疙瘩
  • 性味归经: 苦、涩,微寒。归肺、肝、大肠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5-10g。外用适量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无实火热毒者不宜服用;阴证外疡忌服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消肿,止血。赤痢热泻,肺热咳嗽,痈肿瘰疬,口舌生疮,血热吐衄,痔疮出血,蛇虫咬伤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22.射干

  • 别名: 乌扇、乌蒲、黄远、草姜、凤翼
  • 性味归经: 苦,寒。归肺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3-10g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病无实热,脾虚便溏及孕妇禁服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消痰,利咽。热毒痰火邰结,咽喉肿痛,痰涎壅盛,咳嗽气喘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23.山豆根

  • 别名: 广豆根、苦豆根、山大豆根
  • 性味归经: 苦,寒;有毒。归肺、胃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3~6g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虚火喉痹及脾胃虚寒泄泻者禁服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消肿利咽。火毒蕴结,乳蛾喉痹,咽喉肿痛,齿龈肿痛,口舌生疮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24.马勃

  • 别名: 马粪包、马屁泡
  • 性味归经: 辛,平。归肺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2~6g。外用适量,敷患处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风寒劳咳失音者忌用

  • 主治: 清肺利咽,止血。风热郁肺咽痛,音哑,咳嗽;外治鼻衄,创伤出血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25.大血藤

  • 别名: 血通、红藤、血藤、槟郎钻、大血通、大活血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苦,性平。归大肠、肝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9~15g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孕妇慎服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活血,祛风止痛,用于肠痈腹痛,热毒疮疡,经闭,痛经,跌扑肿痛,风湿痹痛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26.败酱草

  • 别名: 败酱
  • 性味归经: 性凉,味辛、苦。入肝、胃、大肠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煎服,6~15g。外用适量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脾胃虚弱者慎用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祛痰排脓。肠痈,肺痈,痢疾,产后瘀血腹痛,痈肿疔疮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27.金果榄

  • 别名: 金牛胆、九牛胆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苦,性寒。归肺、大肠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3~9g。外用适量,研末吹喉或醋磨涂敷患处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脾胃虚弱者慎服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利咽,止痛。用于咽喉肿痛,痈疽疔毒,泄泻,痢疾,脘腹疼痛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28.青果

  • 别名: 橄榄,白榄,甘榄
  • 性味归经: 甘、酸,平。归肺、胃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5~10g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青果味甘、性涩,表证初起者慎用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利咽,生津。咽喉肿痛,咳嗽痰黏,烦热口渴,鱼蟹中毒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29.锦灯笼

  • 别名: 戈力、洋菇娘、毛酸浆,锦灯笼一般指菇娘
  • 性味归经:
  • 用法用量: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

  • 主治: 具有美容养颜,延缓衰老,预防心脑血管病等保健价值经研究表明,菇娘果中含有丰富的锌,是水果当中含量最高的.该产品无污染、纯天然,是真正的绿色食品.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30.白头翁

  • 别名: 野丈人、胡王使者、白头公
  • 性味归经: 苦,寒。归胃、大肠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9~15g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虚寒泻痢忌服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凉血止痢。热毒血痢,阴痒带下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31.木蝴蝶

  • 别名: 千张纸、毛鸦船
  • 性味归经: 苦、甘,凉。归肺、肝、胃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1~3g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

  • 主治: 清肺利咽,疏肝和胃。肺热咳嗽,喉痹,音哑,肝胃气痛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32.马齿苋

  • 别名: 马齿草、马苋、马齿菜、马齿龙芽
  • 性味归经: 酸,寒。归肝、大肠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9~15g。外用适量捣敷患处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凡脾胃虚寒,肠滑作泄者勿用;煎饵方中不得与鳖甲同入。孕妇忌用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,止痢。热毒血痢,痈肿疔疮,湿疹,丹毒,蛇虫咬伤,便血,痔血,崩漏下血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33.鸦胆子

  • 别名: 老鸦胆、鸭蛋子、雅旦子
  • 性味归经: 苦,寒;有小毒。归大肠、肝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0.5~2g,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吞服。外用适量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孕妇及小儿慎用,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,应忌用或慎用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截疟,止痢;外用腐蚀赘疣。痢疾,疟疾;外治赘疣,鸡眼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34.地锦草

  • 别名: 血见愁、红丝草、奶浆草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辛,性平。归肝、大肠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9~20g。外用适量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血虚无瘀及脾胃虚弱者慎用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,利湿退黄。用于痢疾,泄泻,咯血,尿血,便血,崩漏,疮疖痈肿,湿热黄疸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35.龙葵草

  • 别名: 乌籽菜、天茄子、牛酸浆、乌甜菜
  • 性味归经: 性寒,味苦、微甘;有小毒。
  • 用法用量:0.3~1两,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脾胃虚弱者勿服龙葵草。 龙葵碱作用类似皂甙,能溶解血细胞。过量中毒可引起头痛、腹痛、呕吐、腹泻、瞳孔散大、心跳先快后慢、精神错乱,甚至昏迷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利水消肿。用于感冒发烧,牙痛,慢性支气管炎,急性肾炎,痢疾,泌尿系感染,乳腺炎,白带,癌症;外用治痈疖疔疮,天疱疮,跌扑损伤,蛇咬伤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36.山慈菇

  • 别名: 金灯花、鹿蹄草、山茨菇、慈姑、毛慈姑、人头七
  • 性味归经: 甘、微辛,凉。归肝、脾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3-9g。外用适量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正虚体弱者慎用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化痰散结。痈肿疔毒,瘰疬痰核,蛇虫咬伤,瘸瘕痞块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
  • 养生药膳:

137.半边莲

  • 别名: 急解索、细米草、水仙花草
  • 性味归经: 辛,平。归心、小肠、肺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煎服,干品10~15g,鲜品30~60g。外用适量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虚证水肿忌用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利尿消肿。用于痈肿疔疮,蛇虫咬伤,臌胀水肿,湿热黄疸,湿疹湿疮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38.白花蛇舌草

  • 别名: 蛇舌草、蛇舌癀、蛇针草
  • 性味归经: 味微苦,性寒。胃、大肠、小肠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煎服,15~60g。外用适量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阴虚及脾胃虚寒者忌用,孕妇忌用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利湿通淋。用于肺热喘咳,咽喉肿痛,肠痈,疖肿疮疡,毒蛇咬伤,热淋涩痛,水肿,痢疾,肠炎,湿热黄疸,癌肿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39.半枝莲

  • 别名: 狭叶韩信草、通经草、紫连草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辛、苦,性寒。归肺、肝、肾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15~30g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体虚者及孕妇慎用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化瘀利尿。用于疔疮肿毒,咽喉肿痛,跌扑伤痛,水肿,黄疸,蛇虫咬伤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40.千里光

  • 别名: 九里明、蔓黄、菀、箭草
  • 性味归经: 苦,寒。归肺、肝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15~30g。外用适量,煎水熏洗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中寒泄泻者勿服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明目,利湿。痈肿疮毒,感冒发热,目赤肿痛,泄泻痢疾,皮肤湿疹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41.绿豆

  • 别名: 青小豆
  • 性味归经: 甘,凉。无毒。入心、胃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 内服:煎汤,0.5~1两;研末或生研绞汁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脾胃虚寒滑泄者忌之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消暑,利水。治暑热烦渴,水肿,泻利,丹毒,痈肿,解热药毒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142.白蔹

  • 别名: 白根、五爪藤、昆仑、猫儿卵
  • 性味归经: 苦,微寒。归心、胃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5~10g。外用适量,煎汤洗或研成极细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不宜与川乌、制川乌、草乌、制草乌、附子同用。脾胃虚寒及无实火者,痈疽已溃者均不宜服。阴疽色淡不起,胃气弱者,也不宜服用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解毒,消痈散结,敛疮生肌。用于痈疽发背,疔疮,瘰疬,烧烫伤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

模板

  • 别名:
  • 性味归经:
  • 用法用量: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

  • 主治: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