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祛风湿热药(10种)
176.防己
- 别名: 木防己
- 性味归经: 味辛、苦,性寒。归膀胱、肺经。
- 用法用量:煎服,5-10g。
- 适用体质:
-
禁忌: 本品苦寒较甚,不宜大量使用,以免损伤胃气。食欲不振及阴虚无湿热者忌用。
-
主治: 祛风止痛,利水消肿。用于风湿痹痛,水肿脚气,小便不利,湿疹疮毒。
- 治病配方:
-
养生药膳:
177.桑枝
- 别名: 桑条
- 性味归经: 味微苦,性平。肝经。《本草再新》: 入肺、肾二经。
- 用法用量: 9~15g。
- 适用体质:
-
禁忌:
-
主治: 有祛风湿,利关节的作用。用于风湿痹病,肩臂、关节酸痛麻木。
- 治病配方:
-
养生药膳:
178.秦艽(jiāo)
- 别名: 秦胶、秦纠、左秦艽
- 性味归经: 味辛、苦,性平。归胃、肝、胆经。
- 用法用量: 3~10g。
- 适用体质:
-
禁忌: 久痛虚羸,溲多、便滑者忌服。
-
主治: 有祛风湿,清湿热,止痹痛,退虚热的作用。用于风湿痹痛,中风半身不遂,筋脉拘挛,骨节酸痛,湿热黄疸,骨蒸潮热,小儿疳积发热
- 治病配方:
-
养生药膳:
179.豨莶(xi xian)草
- 别名:
- 性味归经: 苦,寒。归肝、肾经。
- 用法用量: 一钱至三钱 ,煎服。
- 适用体质:
-
禁忌:
-
主治: 祛除风湿,强健筋骨,清热解毒。可用于乳腺炎、风寒泄泻、反胃呕吐等症
- 治病配方:
-
养生药膳:
180.海桐皮
- 别名: 楤木、鹊不踏、鸟不宿
- 性味归经: 气微香,味苦
- 用法用量:
- 适用体质:
-
禁忌:
-
主治: 有镇痛消炎、祛风行气、祛湿活血之效,根皮治胃炎、肾炎及风湿疼痛,亦可外敷刀伤, 祛风湿,通经络,杀虫。治风湿痹痛,痢疾,牙痛,疥癣。
- 治病配方:
-
养生药膳:
181.络石藤
- 别名: 络石、悬石、云丹、云英等
- 性味归经: 味苦,性微寒。心、肝、肾经。
- 用法用量:6~12g。外用鲜品适量,捣敷患处。
- 适用体质:
-
禁忌: 阴脏人畏寒易泄者勿服。
-
主治: 有祛风通络,凉血消肿的功效。用于风湿热痹,筋脉拘挛,腰膝酸痛,喉痹,跌扑损伤。
- 治病配方:
-
养生药膳:
182.雷公藤
- 别名: 黄藤根、黄药、水莽草、断肠草、菜虫药、南蛇根、三棱花,旱禾花(《湖南药物志》),黄藤木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红药、红紫根、黄藤草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。
- 性味归经: 苦,大毒。
- 用法用量:
- 适用体质:
-
禁忌: 本品有大毒。内服宜慎。
-
主治: 杀虫,消炎,解毒。
- 治病配方:
-
养生药膳:
183.老鹳(guan)草
- 别名:
- 性味归经: 苦、为辛,平。 归肝、肾、大肠经。
- 用法用量: 三钱至五钱,煎服。
- 适用体质:
-
禁忌:
-
主治: 祛除风湿。用于风湿痹痛。
- 治病配方:
-
养生药膳:
184.丝瓜络
- 别名: 丝瓜网、丝瓜壳、瓜络
- 性味归经: 味甘,性平。《本草便读》:味甘,性寒。胃,肺,肝经。
- 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5-15g;或烧存性研末,每次-3g。外用:适量,煅存性研末调敷。
- 适用体质:
-
禁忌:
-
主治: 有祛风,通络,活血,下乳的功效。用于治疗痹痛拘挛、胸胁胀痛、乳汁不通,乳痈肿痛。
- 治病配方:
-
养生药膳:
185.穿山龙
- 别名: 穿地龙、金刚骨、鸡骨头
- 性味归经: 味甘、苦,性温。肝,肾、肺经。
- 用法用量: 9~15g,也可制成洒剂用。
- 适用体质:
-
禁忌: 粉碎加工后,注意防护,以免发生过敏反应。
-
主治: 有祛风除湿,舒筋通络,活血止痛,止咳平喘的作用。用于风湿痹病,关节麻木,跌扑损伤,闪腰岔气,咳嗽气喘。
- 治病配方:
-
养生药膳:
模板
- 别名:
- 性味归经:
- 用法用量:
- 适用体质:
-
禁忌:
-
主治:
- 治病配方:
-
养生药膳: